當前,成都進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,面臨經濟發展提質升位、城市管理轉型升級的重大使命。做好民生工作,既要飽含關愛民生的“第一情感”,也要把握務實創新的“工作藝術”,需要處理好幾個關係:
  正確處理“全局”與“局部”的關係,做到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籌;
  正確處理“兜底”與“提標”的關係,做到保障基本需求和提升幸福指數相協調;
  正確處理“儘力”與“量力”的關係,做到儘力而行和量力而為相適應;
  正確處理“政府”與“市場”的關係,做到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。
  本報訊 (記者 張魁勇 李影 康慶) 昨日,我市舉行2013年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綜合驗收彙報會,邀請市民代表擔任“評判官”和“閱卷老師”,對今年民生工程完成情況進行一次集中盤點,向大家交上市委、市政府的“民生賬本”和“民生答卷”。省委常委、市委書記黃新初,市委副書記、市長葛紅林出席會議並講話。市委副書記、市紀委書記鄧修明,市委副書記李昆學出席會議。
  我市2013年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分為10個方面163個具體項目。42位市民代表和市級相關部門,通過日常暗訪和半年、年終集中檢查等多種形式,對每個項目進行了逐一考核。163個民生項目按照預定目標全面完成,市民代表總體滿意度達97%。彙報會前,各位市民代表又實地查看了北城改造、環城生態區、社區養老設施建設等一批民生項目,共同檢驗民生工程的實際成果,見證民生改善的重大變化。
  會上,5位市民代表作了發言。“你們的發言感情真摯,語言朴實,能夠充分感受到大家對過去一年市委、市政府民生工作的由衷肯定,對今後民生建設的更高期許。這既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同,又是我們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動力。”黃新初說,回顧這一年來的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情況,一是堅持“擴標提面”,公共財政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特征更加鮮明;二是踐行“三視三問”,民生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加完善;三是註重“實在變化”,科學發展領先發展的惠民成效更加明顯。全市各級各部門堅持民生優先、民生為重,有力、有序、有效推進各項民生工程,做了大量利民、惠民、便民、助民的實事,確保了民生工程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。這些民生改善的點點滴滴,都浸潤著全市黨員幹部的為民情感和辛勞付出,體現出廣大市民的熱心支持和踴躍參與。各位市民代表也以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積極投入工作,充分發揮了反映民意、督促落實、公正評議的重要作用。對此,市委、市政府表示衷心感謝。
  黃新初說,當前,成都進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,面臨經濟發展提質升位、城市管理轉型升級的重大使命。民生工作既面臨新的機遇,也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。做好民生工作,既要飽含關愛民生的“第一情感”,也要把握務實創新的“工作藝術”。為此,做好民生工作需要處理好幾個關係:
  一是正確處理“全局”與“局部”的關係,做到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籌。民生問題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,涉及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。必須把民生工作置於科學發展領先發展的全市工作大局,運用統籌兼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來謀劃和推進。一方面要切實把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跳出簡單的“就民生抓民生”的思維框架,堅持“大民生”的理念,對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統籌考慮和整體安排,把民生工作的觸角延伸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。另一方面要分清輕重緩急,對群眾反映強烈、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,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,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快解決;對涉及領域廣泛、需逐步解決的問題,要提出目標、路徑、時間表,讓群眾心中有數、有底。
  二是正確處理“兜底”與“提標”的關係,做到保障基本需求和提升幸福指數相協調。民生工作的基本要求是“兜底”,也就是“守住底線”。這就要求我們要著眼滿足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,全面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,進一步健全基本養老、基本醫療、社會救助、最低保障等制度,把為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提供最起碼的生活保障作為民生工作的“基本底線”。與此同時,作為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,成都堅持“領先發展”、推進“兩個跨越”,就應當按照更高的工作要求,著力在民生工作上提標擴面、提檔升級,加快推進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,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,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、更好、更優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,以讓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都有尊嚴的生活、有質量的生活作為民生工作的“最高追求”。
  三是正確處理“儘力”與“量力”的關係,做到儘力而行和量力而為相適應。當前社會深刻轉型,利益訴求多元,這在成都這樣的特大中心城市尤為突出。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儘力而為,不遺餘力地推進民生工作,盡最大可能解決好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和現實問題;又要量力而行,有多大能力解決多大問題,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條件和承受能力,合理確定階段性目標,有計劃、有步驟地逐步解決。關鍵是要把握好民生工作的度,根據經濟發展速度、財政增收幅度和社會可承受度來綜合考慮、通盤謀劃。
  四是正確處理“政府”與“市場”的關係,做到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,將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作用從“基礎性”上升到“決定性”,這是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和改革決策部署。做好民生工作,必須體現和貫徹這一重大創新和改革部署,使政府和市場的力量相結合。我市在更大規模、更高標準地推進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過程中面臨兩個突出問題:錢從哪裡來、活由誰來乾?解決這兩個問題,核心就在於充分引入市場機制。“錢”的問題,就是要打通社會資金進入民生領域的通道,對於可以實行市場化運作的基礎設施、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務領域,積極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進入。“活”的問題,就是要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,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。與此同時,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,特別是發揮公共財政的導向作用,積極引導企業、個人等主體共同努力,走出一條政府主導、企業主體、社會廣泛參與、各方普遍受益、促進共建共享的民生髮展新路子。
  黃新初就做好明年民生工程強調,一是抓緊謀劃,按照“問需於民”原則,抓緊籌備、科學謀劃明年新一輪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,使民生工程順應民意、貼近民需、贏得民心。二是有力保障,謀劃和推進明年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,要把握一個基本原則:無論投入規模還是建設標準,都要在今年的基礎上有明顯提升,在受益範圍和項目領域上都要有所增加。三是改進作風,深入開展“走基層、解難題、辦實事、惠民生”活動,推動作風向“為民務實清廉”持續轉變,確保每一個民生項目都能做細、做好、做實,使群眾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,感受到黨員幹部情系民生、改善民生的熱忱。
  葛紅林說,市委、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已堅持了25年,這很不容易,其中凝聚著歷屆市委、市政府和廣大幹部群眾的不懈努力。民生工程的出發點就是為群眾多辦實事、好事,這項工作只有起點、沒有終點,改善民生永無止境,還要不斷提升和改進,尤其是要註意傾聽市民代表在檢查過程中提出的建議和意見,將其吸納到日常工作中去。要把群眾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和贊揚,作為對工作的一種鞭策,永不滿足、永不懈怠,在問需於民中選好項目,既要選好大項目,也要選好小項目,讓更多的群眾尤其是中低收入群眾從中受惠。要與時俱進、改革創新地把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抓緊抓好,加強項目質量管理、後續管理,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,最大限度發揮民生項目效益。
  市委常委、常務副市長朱志宏,市委常委、秘書長黃建發,市長助理陳爭鳴、門生出席會議。相關報道詳見04版  (原標題:163個民生項目全面完成市民代表滿意度97%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v78svknp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